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附属一院下沙院区疫情之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27岁男子重获新生

作者:   时间:2020-03-24   点击数: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创科于1972年,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家中医(血液病)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血液病)诊疗中心,国家中管局血液病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并且是“十一五”重点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协作组”组长单位,2005年首批入选中华骨髓库指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和采集医院。

突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江(化名)来自湖州,今年27岁,学业优异、父母慈爱,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正是步入社会大展拳脚的时候,然而,命运似乎在考验他。2018年7月,小江出现了反复低热和全身出血点,经医院检查后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同年进行了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霉素(IST)治疗,效果不理想。


2019年10月,小江找到了省中医院下沙院区血液科的俞庆宏副主任医师,经研究讨论后决定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并确定由其为他提供造血干细胞,在完成了前期的感染控制和移植准备阶段后,11月转入321病区移植病房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并于11月7日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小江顺利度过了16天的预处理和造血干细胞回输,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低细胞期后,由于小江移植前肾功能有异常,移植过程异常艰难,2020年1月初才恢复骨髓造血,取得了移植成功。




疾病不等人
医护献血显大爱




正当小江沉浸在重生的喜悦当中,病毒感染使得原本恢复正常的血象再一次下降,血小板已经发展成一周必须输1次的情况。小江不得不留院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


小江实在没想到,全国人民竟然和他一样,用“足不出户”的特殊方式度过了春节。因为疫情,医院用血紧张,小江和移植病房的患者脸上都露出了无奈的表情,虽然对生有无限的渴望,但是疫情之大导致了临床用血紧张,也使得他们内心无比恐慌。


就在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医务工作者都在为抗击疫情忙碌,省中医院下沙院区血液科主任林圣云也在科内动员青年成员积极响应医院的献血号召:“疾病不等人,现在正是我们血液科病人最困难的时刻,在抗疫之外,我们要为患者尽点我们自己微薄的力量,倡导身体健康符合条件者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病患带去生的希望,消除他们的恐慌。”

就这样,血液科青年文明号的成员们在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中留下了她们的身影,虽然单薄,但很强大。隔离病毒,不隔离“爱”;阻断疫情,不阻断“情”。

经过1个多月的抗病毒治疗,小江的血象渐渐稳定了,慢慢脱离了输血依赖,于3月17日出院。那日,春光格外明媚,笑容尤其灿烂,锦旗承载了小江和家人满满的感激之情,同样也是血液科医疗团队刻苦精进医术的最好回报。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