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围绕“浙八味”浙贝母和麦冬、新“浙八味”乌药和三叶青的全产业链开展研究,历时12年,建成4个核心种质资源库,含种质资源263份,创新构建优质中药材“四阶式”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体系,育成“泽青1号”、 “浙贝3号”等药材新品种。其中,“浙贝3号”被遴选为“神舟十四号”航天育种品种。

团队创新了基于DNA模拟酶可视化鉴别药材真伪的方法,建立的道地药材辨识技术准确率达91.4%,分离得到了麦冬二氢高异黄酮B、龙脑次苷等活性成分,改变了长期以来含麦冬制剂缺乏有效质控指标的情况,牵头制定了《道地药材台乌药》等行业标准。上市了参麦注射液等3个中成药,获评首批“浙产名药”。

创立中药协定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临床应用7527例,总显效率90%以上。在完成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制定浙贝母花省级中药炮制规范,乌药叶入选了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上市乌药精茶等3个保健品及16款大健康产品,获评浙江省著名商标。
授权发明专利20件(含美国专利1件),实现专利技术转让2项。发表论文65篇(SCI收录34篇,一区26篇),出版专著1部。

围绕系列成果,该团队已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浙江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宁波市A类重点实验室、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标准化示范区等,新品种累计推广7.91万亩,近三年销售23.06亿元。为解决我省中药产业发展困境的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