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绍兴市中医院主任护师何芬琴捧回了5本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多功能床边治疗车、多功能转运床、儿童输液推车、床边监护架等4项革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床边监护架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实现了该院护理团队国家专利零突破。
“护理工作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设施护士操作起来不方便,病人使用起来不舒服,想把它改得得心应手些”,这位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20余年的护理战线 “老兵”,道出了这个“接地气”的初衷,于是爱思考、勤动手的何芬琴主任成功设计了——
多层面、大空间的多功能床边治疗车
急诊科、监护室的抢救中,通常会涉及到很多治疗工作,如血标本采集、静脉输液、药物发放以及垃圾分类清理等等,这些操作往往需要许多物品,而尺寸、状态、整理要求又各不相同。普通治疗车只有一个台面,无法分门别类放置,且占用空间较大,使用不灵活,因物品不能一次性备齐,造成护士在抢救工作中需来回跑,增加工作量,延缓抢救时间。这款多功能床边治疗车将抢救所需物品分门别类、集中放于车上,可随时取用,缩短操作、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能随时将垃圾分类收集。
转运与监护一体化的多功能转运床
病区中经常需将患者转移到特定的部门进行检查或治疗,在转移过程中,对于重症患者既要保持其生理状态的稳定,又要对病人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而普通的转运床只能起到转移的功能,如要实时监控、治疗,需要将监护设备放置在床头或者床尾,或者另外附加上监护台。而这款多功能转运床将监护台与转运床合二为一,实现多种监护同时平稳进行,且不影响转运。
为家长解忧的儿童输液推车
输液室通常是采用输液架与座椅相结合的方式,但儿童天性好动,且血管细小,很容易出现穿刺针移位、针头堵塞等现象,需要重新插入针头,患儿肉疼,家长心疼。这款设有扶手、支架、背靠、坐垫、脚蹬、护围和支撑板的儿童输液推车,为儿童提供了一种可卧可坐、安全方便、舒适度高的输液方式,深受患儿家长好评。
可稳定放置多种小型仪器的床边监护架
在手术、护理过程中,通常会将治疗仪、微泵等直接放置在桌凳、床面等位置,容易发生倾斜甚至掉在地上,导致检测数据发生偏差,影响治疗,且一些老年痴呆、躁动患者将仪器打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款床边监护架可以将多种小型、微型监护仪器进行规整安置,克服了现有治疗仪、微泵等常用小型检测设备因放置不当造成稳定性不佳、检测灵敏度低等缺陷。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目前,这些小发明已应用在绍兴市中医院的临床护理中,减轻了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给患者带来了舒适感,小改进承载着大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