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莅临附属一院参观指导并作学术讲座

作者:信息科   时间:2016-11-25   点击数:

11月22日,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医疗事务处处长崔咏梅一行莅临浙江省中医院参观指导并作了“中国中医治未病发展报告”。医院常务副院长毛威、党委常务副书记黄琦,治未病中心、院办、医务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热情接待王老一行。

在报告中,王老思维清晰,语言精练,在短短1小时不到时间里,用精辟的语言概括了治未病的历程,提出体质可分、体质相关、体质可调的三个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调整可达到一种气血平和的健康。他强调,治未病工作并不只是一个科室的工作,而是与全院各科室息息相关,需要各个科室一同参与,共同努力。报告指出,治未病工作也是国家健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体质辨识是治未病必不可少的抓手,已作为中医项目纳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王老说,目前我国体质辨识已逐步推行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甚至许多国外也在推行,并取得了良好进展。中国作为中医的发祥地,治未病的研究和推行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以体质辨识为抓手,有力推进体质与个体化治疗,体质与基因测试等研究,不断丰富、深化中医在体质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崔咏梅就医院如何进一步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作了讲话。她指出,重点专科建设是提升医院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中医院是全国中医院系统中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数最多的单位之一,专科建设规范,成效明显。她希望,医院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专科中医特色,努力将特色转化为优势,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重点专科引领与带动作用,打造围绕重点专科的专科、学科群,促进医疗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毛威、黄琦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王老的学生)汤军陪同下,王老一行饶有兴致的参观了医院治未病中心,并就中心建设作了指导。参观中,王老对医院治未病中心近年来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尤其是对落实“体质与基因组学项目”表示赞扬,目前已收集病例百余人,是全国四个中心的第一名。他认为,浙江省中医院治未病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也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医院进一步加强支持力度,取得更大成绩,造福更多群众。在治未病中心门口,王老、崔处等还与大家亲切握手,合影留念。

惜别之时,王老又寄语医院、寄语中医人:“中医当自觉、自信、自强!”

大师简介

王琦,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共党员,医学硕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61年从医,1980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专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一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北京市政府首都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一、临床特色

擅治过敏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从改变过敏体质入手,针对变异性哮喘、变应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制订调节过敏体质系列方药,201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医药创新奖。从改变痰湿体质入手,针对肥胖、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制订化痰祛湿系列方,2011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擅治男科疾病。针对男性不育、勃起功能障碍,提出“精室论”、“宗筋论”,研制出国家新药“黄精赞育胶囊”和“疏肝益阳胶囊”,已应用13年,2011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药获国家发明专利。

二、学术特色

注重经典研究与临床相结合。著有《内经与临证》、《经方应用》等。

提出“辨体-辨病-辨证”、“主病主方”诊疗模式,拓展临床思维。总结44个疑难病主方,著有《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创建与应用》、《王琦方药应用31论》、《王琦治疗62种疑难病》等。

构建中医体质学和中医男科学,推动中医学科分化。中医体质学已成为中医学二级学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被列为中医院校创新教材。构建中医男科学理论体系,著有《中医男科学》、《王琦男科学》,2005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一等奖,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三、学术传承

以王琦为代表人物的中医体质学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课题组”列为中医当代学术流派,“王琦名老中医体质学术流派研究”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王琦名医传承工作室(站)。形成学术传承谱系,先后培养硕、博士、博士后及继承人113名。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指导老师。

四、贡献与影响

制订行业标准,创立体质辨识法,为国家医改、公共卫生服务作出贡献。制订首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行业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在全国173家治未病中心应用,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所创体质辨识法被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项目,被写入卫生部深化医改的相关文件,使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主持制订《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政府为此投入专项服务资金,覆盖全国32个省(市)30%的老年人群。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富有成果。主持国家级项目10余项(包括“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部级项目近10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13项,发明专利6项。主编专著3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400篇,SCI论文近20篇

传播中医药文化,对外开展医疗和学术交流,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所著科普著作201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图书”。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为国家政要、外国元首诊疗,应邀赴22个国家交流讲学、诊疗。所著《中医体质学》被日本、韩国多次翻译出版,《中医体质量表》被译成英、日、韩文版推广应用。任美国SCI期刊 Am J Chin Med高级顾问。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