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浙江省中医院援贵消化内科专家黄宣指导下播州区中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胃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据了解,这也是该省县级中医院首次开展该项技术,当地同行纷纷为点赞。

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ESD由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技术成熟,近年来已逐渐成为治疗与诊断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
ESD技术优势在于:该技术属于内镜下微创伤手术,患者更易于耐受;经自然腔道进镜,不改变正常解剖结构;切除深度充分,病变切除完整;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内镜医师可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和组织类型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结构及功能,目前在国内外已成为消化道早癌的主流治疗方法,已成为衡量一家医院内镜水平高低的标志。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肿瘤可以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2)巨大广基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
过去早期消化道肿瘤和癌前病变,一经诊断只能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还要经历化疗、放疗等,患者创伤大、痛苦大、费用高等问题。在省中医院专家支援下,目前播州区中医院消化内科已成功开展并逐步掌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该院内镜诊疗技术发展的一次飞跃,既为该院增加了一个新治疗项目的同时,也弥补了该院相关领域的空白,为当地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的成功开展也意味着播州区院消化内镜中心内窥镜治疗水平达到了该省县级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