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支持心肺功能,搭建生命通道——附属一院开展首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作者:信息科   时间:2017-08-29   点击数:

8月19日,浙江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功为一例极度危重的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该患者为青年男性,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多年,长期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存在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本次因重症肺部感染并发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经常规呼吸机支持和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肺部感染进一步迅速加重,氧合指数持续下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在这样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经我院重症医学科集体讨论后决定为其进行ECMO治疗。

ECMO突破传统的生命支持治疗方式,提出“让心肺休息”的新概念,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为心肺骤停、心功能极差、重度呼吸衰竭、ARDS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适用于常规心肺支持手段(如机械通气、IABP等)难于维持的严重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心跳呼吸骤停、心-肺移植围术期患者的生命支持。该技术通过静脉内导管把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体外氧合器进行氧合,氧合后的血液再重新通过静脉/或动脉输回体内,使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但ECMO又是一个对技术要求很高,非常强调团队通力合作,才能实施的高精尖治疗手段。在留置导管时要从大血管引出血液,必须保证引流通畅,保证体外的血液不凝,保证体内不出血,保证膜肺的完整,还需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循环容量恰当及血管张力合适。因此是目前危重病抢救中最迅速有效而又复杂精细的措施,有人把它比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这是医院第一例使用ECMO抢救极危重的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重症医学科江荣林主任、王灵聪主任、王兰芳护士长带领科室成员,并在胸外科任哲主任等的帮助下,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日夜奋战在患者的床旁,集体讨论,群策群力,轮流守护患者,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每一项情况变化,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竭力确保ECMO平稳运行,以期让心肺得以休息,并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时机。尤其是黄立权医师,在ECMO抢救当晚主动加班24小时,确保ECMO的第一个24小时的安全运行。在全科室通力合作下患者体外膜肺转流成功,患者氧合迅速改善。借助ECMO这一心肺支持利器,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用精湛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为患者搭建了维系生命的重要通道。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