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附属湖州中医院育才“三字诀” 构筑人才高地见实效

作者:信息科   时间:2017-12-12   点击数:

人才资源作为发展之本、服务之魂,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湖州市中医院以“三名战略”为主线,以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着力拓宽引才渠道、搭建培养平台、强化教育培训、注重人才激励,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引”字诀:实现人才“为我所用”

深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针对基层医院人才难留的现状,湖州市中医院采取“两条腿走路”,医院不仅为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上升空间,还在科室编制、人力资源配置、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多种支持,同时,更新理念“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加大力度精准出击,尤其在引入中医药高端人才方面更不遗余力。

除了主动到各高等学府有重点地招聘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外,对于学科领军型人才和临床紧缺型人才,医院利用邀请、交流、短期聘用等多种机制,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引入“绿色通道”,外聘、返聘高层次专家12人,进一步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还于今年开启了“柔性引才”模式,采用特设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特聘顾问、名(中)医工作室(站)等多种组合形式,分别与范炳华、赵家有、杨明华三位针灸推拿、中药研究领域国内名家签订1-3年的引才协议,并与国家级名中医王永钧、陆拯签订合作协议,从临床、教学、科研学术、经验传承等方面细密布局工作,力求使医院医疗人才培养“造血”功能得以全面提升。

“育”字诀:实现人才“传承发展”

人才建设注重强基固本,因此,湖州市中医院着眼于“老人”人才培养,并兼顾“新人”人才储备,建立起了富有中医药传统特色的育才机制,实现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为做好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医院一方面继续推行“送出去”的临床骨干人才培养方针,为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2016年至今,已选派47位优秀临床医护人员至综合性医院或省级医院进修,4位医师赴台湾参加团中央光华基金会的境外人才培养;4人考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经方研修班;4人脱产参加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护理骨干人才高级研修;6人参加浙大卫生管理高级研修班。另一方面以学术活动促素质提升。举办湖州市医疗机构中药炮制培训班,并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开办“护学中”班、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学习班、学员总数已达200余人;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2个,省级项目7个;邀请张大宁等中医界泰斗开展讲学讲座,将“国医大师”首次引入湖城;举办“菰城论坛”学术周等系列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500余人参与了本次学术盛宴。

医院还在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培育中医药事业新生力量上不断推陈出新出“新招”。为充分发挥起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医院推行老中医“师带徒”模式,至2016年共举办了5期,省、市级名老中医参与带教共计36人次,签约“学徒”达44人。与此同时,医院还于2016年启动了“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首批建成贾建华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杨氏外科等5个名中医工作室,同期并开展了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拜师仪式,充分发挥“1+1>2”的学术团队优势,加速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在对以上名中医工作室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又在今年新增“范炳华名中医工作室湖州站”、“王永钧全国名中医工作室湖州站”,使得“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首次落户湖州。

经过建设与发展,目前,医院拥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及培养对象2名,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1名,全国中药护理骨干人才1人,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1名,省级名中医2人,省级医坛新秀1人。全市首位卫计系统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在院取得硕士学位,1人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湖州市首位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中医药专家。

“促”字诀:实现人才“确有所用”

多管齐下的医院人才引纳、培优举措不仅使医院人才队伍得以壮大,更在医院管理、科研、学科建设等诸领域实现了互荣互促。

首先,促进了人才资质提升。通过几年的人才育优,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才与一批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高学历人才逐步走向成熟,或走上了科室带头人岗位,医院也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力度,为他们的成长开通“快车道”。目前,医院临床科主任硕士以上学历占54%;中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4.47岁,其中40岁以下青壮年比例为32.81%。

其次,促进了重点学(专)科发展。在人才储备逐步提升的基础上,作为全市中医龙头单位,医院已拥有外科、推拿科、治未病中心“国家级”建设专科及项目3个;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腰腿痛专科等省级重点学(专)科5个;针灸推拿科、肾病科等市级重点学(专)科8个,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促进了科、教、研全面进步。近年来,国家及省级自然基金项目相继立项,《基于海马-HPA轴通路探讨肾阳虚证与支气管哮喘病证结合的内在相关性及金匮肾气丸干预研究》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湖州市第一个中医药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出版医学专著4本,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一篇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一项创新发明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外科外用药制备技法成功被吴兴区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阶段,医院还将以推进“人才兴院”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引进培养各类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探索营造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确保各类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切实满足医院各项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