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流感高发 附属一院下沙院区专家支招抵抗流感全攻略

作者:信息科   时间:2018-01-24   点击数:

近期,一波凶猛的流感强势来袭,不论孩子、家长,纷纷“中招”,正在抵抗流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感染科朱肖鸿主任医师表示,流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前期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小被感染的几率。

一、流行性感冒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流感四季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它的流行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3-5年形成一次小流行,8-10年形成一次大流行。5~20岁的发病率较高,但新亚型大流行则无显著年龄差别。本病除散发外,易发生暴发流行、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甲型流感可导致世界性流行。乙型流感可局部流行,丙型常呈散发流行。

流感流行特点有:

①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呈周期性变化;

②常在家庭、学校,机关等单位内流行;

③流感流行一般是先城镇、后农村,沿交通线传播。

传染源

本病的传染源为流感病人和感染流感病毒而未发病的人通过咳嗽、喷嚏、说话排出的流感病毒污染空气,健康人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则引起发病。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

6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者及体弱者;婴幼儿及在校学生;医护人员;公交、商业、服务业及人员较集中单位的工作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人员较密集的地区。

临床症状

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虽少见,一旦发生常呈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常伴有肺炎,病死率高。

分类

一、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症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二、轻型流感

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

三、肺炎型流感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

四、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等脑炎的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

1、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晒衣被,随气温变化,注意添减衣服。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 如打喷嚷后) 应立即洗手。公共场所(如教室、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饭堂、宿舍、办公场所)要常开窗通风换气。

2、大力宣传流感预防知识,提高师生及员工防病知识和意识;开展群众性体育锻炼,增强广大群众体质和抗病能力。

3、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雨淋着凉、熬夜过劳。

4、打喷囔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 以免传染他人。

5、流行期间尽量少串门,暂停大型集会及娱乐,尽量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不到疫区。

6、流感不可怕,流感可防可治。

有发热感冒症状的应及早就医,以便及早排查、诊断,对流感病人就地隔离治疗一周或至热退后二天,以防止扩散。

7、中医中药治疗预防流感,切实可行疗效显著。

二、面对流感彰显中医中药优势

感染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下沙这片热土上经历了2002年底至2003年初的非典、经历了2010年的甲流、2013年长三角禽流感等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洗礼,我们发扬中医院特色中医中药防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取得显著疗效。中医中药参与各时期“流感”的防治,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在当下流感高峰季节,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原则,我们在发热门诊特备我院国家级名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徐志瑛教经验方“防感汤”供候诊的朋友免费饮用。“防感汤”处方组成:金银花、大青叶、荆介等。能起到清热润肺、解毒利咽之功效。

发热门诊特备“防感汤”△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