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附属绍兴中医院多学科合作成功抢救尿毒症脑出血患者

作者:信息科   时间:2018-03-30   点击数:

周五的早晨,绍兴市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像往常一样,治疗工作忙而不乱展开。李阿姨做血透已经快5年了,最近感觉胃不舒服,昨日刚刚检查了一个胃镜,医生告诉她只是胃炎,没有大问题,李阿姨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躺在床上开始接受4个小时的透析治疗。

八点三十分,透析治疗不到20分钟,李阿姨突然感觉头部剧烈疼痛:“沈医师,我头痛的厉害”,值班医生沈英立即来到李阿姨的床边。透析失衡?偏头痛?脑出血?沈医师一边检查病人一边紧张的思索着可能的病因。

八点四十分钟,李阿姨头痛越来越严重,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等症状。头痛非透析所导致,必须先进行头部CT扫描,沈医师感觉病情严重,马上决定立即结束透析,向上级医生汇报,请神经内科会诊,联系病人家属立即来院,开通绿色通道请CT室优先检查。一连串的指令下达后得到了迅速响应。

九点二十分患者被送进了CT室,结果马上出来了:脑出血,中线移位1厘米,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处于危急状态。此时患者已经意识模糊,需要到急诊室随时准备抢救。急诊主任张锦华已经严阵以待,吸氧、监护、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准备、输注止血药物……,一系列操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此时李阿姨逐渐陷入昏迷状态,患者家属惊慌失措,乱作一团,脑外科王风永主任医师和陈子建医生闻讯不到半分钟就赶到急诊室 “患者目前昏迷状态,GCS8分,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偏瘫肌力Ⅰ级,血压180/110mmHg,目前病情正在逐渐加重,随时会发生脑疝,需要急诊开颅手术”。王主任边快速检查患者,边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

多年临床经验告诉王主任,李阿姨生命危在旦夕!可是病人有尿毒症,合并贫血、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等等并发症,相关凝血功能差,血管脆性高,术中极易大出血,随时可能死亡,手术风险极高。但手术尚有一线生机,若不紧急手术,李阿姨的生命必将划上句号。王主任毫不犹豫,立即向患者家属讲明治疗方案及风险,患者家属同意一搏。

王主任立即指示陈医师马上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及谈话签字,同时将患者的情况向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通报,一场抢救性的手术迅速展开。

十点钟,距发病不到2小时,李阿姨被转运到手术室,正准备麻醉插管时,发现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发射消失,这预示着已经发生了脑疝,病情进行性加重,颅内出血进一步增加,一个鲜活的生命即将终结。此时此刻,王主任心里清楚,面对这样的病人不论手术难度还是手术风险都非常大,病人极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可如果取消手术病人必死无疑,怎么办?手术室所有在场人员一致决定:加快速度,全力一搏!

王主任在陈子建医生的配合下以最快速度消毒、铺巾、皮瓣切开、颅钻钻孔、铣除骨瓣、清除血肿……。手术全程紧凑有序。血肿终于清除了,李阿姨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值得称道的是,麻醉科在术中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李阿姨虽然有肾性贫血,血红蛋白只有95g/L,可术后贫血并没有明显加重,这为身体迅速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手术非常成功,ICU却碰到的了一个难题:尿毒症病人必须继续透析治疗,ICU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需要24小时不间断的透析治疗,必须使用抗凝药物,常规的肝素抗凝不适合术后病人。ICU主任潘立平采用了新的抗凝方法——枸橼酸体外抗凝技术,既保证了CRRT的顺利进行,又不会加重颅内出血。枸橼酸体外抗凝技术是ICU在医院率先开展的抗凝技术,这是ICU首次把CRRT技术应用于脑出血病人。

由于手术及时,后续治疗得当,患者不到一周即转到普通病房,现在已经是术后2周,各项生理功能恢复良好,看到患者在家人搀扶下慢慢在走廊走动的时候,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患者家属心里都甚感欣慰。

王风永主任医师的精湛医术与过人胆识对救治这名重患起到了关键作用,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为脑外科成功手术奠定了基础。不论是放射科、急诊科、ICU还是手术室、麻醉科、血透室,每个学科都努力做到最好。这次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创造了本院两个第一次:第一次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完成了开颅手术,第一次为脑出血患者施行CRRT治疗。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