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
生气不超过半天,保持工作生活有规律
养什么都不如养心更重要

专家名片
范永升 主任中医师,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首届全国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特级专家,曾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其团队成果“从毒瘀虚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解毒方案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所建立的治疗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路径,成为国家中医药行业标准。
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省新华医院)风湿病学术带头人范永升教授似乎总在忙:每周3个半天以上时间参与临床,2个半天门诊,1个半天查房,除此之外还要带博士生、带着团队一起攻克“系统性红斑狼疮”这座高峰。
尽管这么忙碌,63岁的范永升教授脸上依然精神奕奕,不见疲惫。“心态好了,其他都会顺畅起来,所以养生最重要的就是养心。”
生气不超过半天更不会过夜
《黄帝内经》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也是范永升教授非常推崇的养生理念,在他看来,吃得再好,倒不如有一个恬淡愉悦的好心情。
“我们常说要知足常乐,人不可能样样都是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相互比较也是在所难免的,应当把比较做到既比上也比下。”
虽说平时要保持好心情,可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生气是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
“不生气是不可能的,但情绪过急就会出偏差,所以有人提出生气后的24小时内不宜作决定。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真要生气了,除了告诫自己要冷静外,不妨动起来,跑跑步,动动四肢,外周血液循环起来,大脑压力减小,会更容易平静下来。”
从医几十年来,范永升教授早已把情绪修炼得非常平稳。“我几乎不怎么生气,即使生气了,也不会超过半天,更别说过夜了。”
早上起来做20分钟操,
作息规律不必绝对化
范永升教授说,养生其实无外乎那几条,比如“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不过,他不认为将作息时间绝对化就是正确的。
“中医讲天人相应,很多人现在是把作息绝对化,比如恪守早上5点对应‘惊蛰’节气必须起床,晚上11点一定是入睡养肝。实际上,作息规律对于我们是很重要,但每个人都各自的实际情况,有的人工作性质决定了无法早睡早起,强迫他遵守这样的作息时间不现实,反而是形成自己的生物钟,养成合乎工作习惯的规律,也一样是可以的。”
范永升教授自己的作息很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做运动。年轻时候每天早上慢跑1到2公里,50岁以上自觉膝关节功能减退,于是改跑步为走路或者做操。“古人讲春三月早晨起来在院子里松开头发慢慢走路锻炼,意在放松心情,与春天升发之气相适应。所以什么运动不重要,关键是适合自己的。我经常做广播操,节奏强度也不高,能让全身关节活动开来。”
衣物增减有度,推荐时令食物
虽然时下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仍会有寒流侵袭。范永升教授也提醒,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重点体现“生、升”的自然规律。
他建议此时要注意添减衣服,要注意下肢及脚部保暖。
这个季节也正是调理体内阴阳平衡,协调机体功能的重要时机。范永升教授说,平时工作忙,门诊、查房、学术讨论,临床研究等等。早餐常常是牛奶、稀饭、鸡蛋、刀切面包、粽子,有什么吃什么,不挑剔。
范永升教授对饮食上有自己的心得。“我肠胃不错,就是吃得比较清淡,包括午餐和晚餐,喜欢吃点鱼或者瘦肉,那些油重的、辛辣的不喜欢,吃得也很少。”
他还说,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说要“食岁谷”,意思就是要吃时令食物,春季养生主生发,踏青、多吃点葱姜、韭菜等升发食物,比较利于养生。
对话范永升
问:曾担任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多年,作为管理层压力一定很大,有没有想发脾气的时候?怎么解决的?
答:我本来就不容易生气,这么多年下来,有遇见不满意的,但还真没有让我大发脾气的事情。
问:您自己是否会服用养生滋补品?
答:我基本不吃保健品,通过食疗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较好的调理功能,这也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比如薏苡仁是个好东西,我也经常吃。好处主要有两点,有调节免疫,促进代谢作用,老人可以吃,小孩子也可以吃。
这个季节,喝点龙井茶也很好,可以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或者泡点菊花茶,加点金银花,也不错,可以清肝明目解毒,预防感冒。
媒体链接: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2018/04/21/article_detail_3_20180421A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