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浙江省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中医脑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痹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共七个学科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 浙中医大三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学) 学科于2019年获批院级重点学科,同时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分中心。在前期学科建设进程中,主要利用本院中医特色优势,注重与中医相关学科密切合作,聚焦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评价机理探索,通过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手段展开临床和科学研究。学科重点关注“疼痛与功能障碍”等社会健康问题,立足中医药特色干预手段融合现代影像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对脊柱及骨关节相关优势病种进行临床评价与科学研究。结合脑功能成像和脊柱相关疾病影像数据整理,构建多模态影像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影像分析实现个性化治疗,提高医院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中医脑病学 浙中医大三院中医脑病科先后获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三五”重点专科,院级“十二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经费支持,学科团队不断壮大。学科先后获浙江省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针药结合防治创新团队、浙江省脑血管病诊治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中医脑病科技术优势包括中药、针灸、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静脉溶栓、取栓、的取栓治疗、血管狭窄的球囊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如硬膜下血肿的脑膜中动脉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栓塞)、神经系统肿瘤化疗药物注射等多种治疗手段,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治疗选择。学科将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脑病学理论和特色技术,重点围绕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脊髓损伤开展基础及临床应用,同时促进中医脑病学与神经科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旨在打造省内中医脑病的科研创新中心和示范性的中医脑病临床诊疗中心。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大三院中医耳鼻喉科学始建于2017年获批的医院高宏耳鸣耳聋工作室,在此基础上融合针灸科、耳鼻喉科、放射科、心理科、听力室组建MDT团队,形成了中医特色优势鲜明的中医耳鼻喉科学学科,主要致力于听觉障碍的中医诊疗与研究。目前学科拥有先进的听力评估设备和耳科手术设备,学科带头人独创的“导气通络”法治疗听觉障碍技术入选浙江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本学科通过融合针灸学、耳鼻喉科学、听力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实现对听觉障碍的多维度干预和机制探索,形成改善功能、代偿功能和替代功能相结合的整体康复诊疗方案,是以中医为核心,中西医融合、耳内耳外结合、身心同治、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一体化为特色的器官系统学科。 中医痹病学 浙中医大三院中医痹病学为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学科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痹病及其常见并发症痹痛的中医药防治规律,揭示其内在作用机制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应用,是传统中医理论、风湿免疫和神经科学交叉融合,集临床循证研究、基础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研发为一体的新型中医临床学科。学科以中医学经典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聚焦中医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及针药结合疗法治疗痹病和痹痛,围绕痹病痹痛中医药防治循证评价和方案优化、中医药防治痹病和痹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和基于痹病痹痛防治的智能中医特色外治器械研发开展研究,切实提高中医药防治痹病痹痛的综合能力并实现转化应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肾病学
浙中医大三院中医肾病学先后获批院级重点学科、“十三五”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十四五”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024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委单位、全国中医糖尿病肾脏病研究联盟会员单位、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联盟肾病科副组长单位。本学科传承创新自“叶氏内科流派”,学科带头人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兼具中医特色和现代医学特点的慢性肾病分阶段治疗中医方案。学科下设代谢性肾病、免疫性肾病、肾脏替代治疗3个亚专科,主要围绕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医肾病数智化诊断研究和肾病相关中药制剂研发等方向开展研究,旨在为肾病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心病学 近年来,浙中医大三院中医心病学不断发展成长。科室目前拥有病床80张(含心脏康复病房、急诊胸痛中心),是国家标准化胸痛中心建设单位、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保健与康复专委会、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心肺康复专委会主委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心脏病分会副主委单位。常规开展多项包括冠状PCI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房颤射频消融术等心血管介入诊疗项目,技术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学科以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法方药、针灸双心治疗、综合康复等为特色和持续发展的切入点,力争在中医药治法方药的机制研究、针灸综合调治和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方案等方向取得突破,建设冠心病、病毒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优势病种中医药科研平台和临床示范基地。 中医骨伤科学 浙中医大三院中医骨伤科学依托创建于1978年的骨伤科,先后获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十三五”重点专科,2014年获批设立浙江省椎间盘诊疗中心,拥有浙江省中医药重大疾病(脊柱病)防治中心,创新实行多学科诊疗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学科以中西医协同为学术指导思想,学科门类齐全,拥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病、脊柱病、运动医学、筋伤疼痛和骨伤康复等6个亚专科。以学术带头人姚新苗教授的“补肾活血法”为核心理论,推进骨质疏松症“亏瘀致痿”理论的发展,创新性提出椎间盘退变一体化治疗方案,“腔骨”联合阶梯治疗骨性关节炎,确保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获得最优治疗选择,辐射带动区域骨伤诊疗水平提升。 七个重点学科的入选标志着省中山医院在中医药领域的学科建设水平与学术研究地位获得了高度认可。下一阶段,医院将继续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保持以“针推康”国家级学科为引领,省级学科为支撑的学科建设体系,不断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努力打造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学科,为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