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附院动态

附院动态
位置: 网站首页 > 附院动态 > 正文

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针灸科、康复科)联盟正式成立

作者:   时间:2025-04-23   点击数:

     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针灸科、康复科)联盟正式成立    

     4月12日,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针灸科、康复科)联盟建设启动会在杭州召开,全省针灸、康复领域同仁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本次会议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主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任科员张宇、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吴承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综合管理处二级调研员吴建锡、浙江省针灸学会会长方剑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姚新苗、浙江中医药大学医管处副处长许超,浙中医大三院党委书记马慧娟、院长林咸明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来自全省11个地市56家医疗机构代表出席活动。浙中医大三院院长林咸明主持会议。



   大会开幕式上,林咸明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医人的使命,而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针灸科、康复科)联盟(以下简称“专科联盟”)的成立,是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推动中医优势专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通过联盟的形式,全省针灸科与康复科将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路径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慧娟代表专科联盟牵头单位致辞。她表示,专科联盟的组建符合针灸、康复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精准契合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脉搏。作为浙江省针灸、康复中医优势专科联盟牵头单位,浙中医大三院将积极履行好“盟主”职责,坚持以“传承创新”为核心、以“同质化建设”为目标、以“人才强基”为抓手、以“辐射带动”为己任,充分发挥大学直属附院针灸康复学科优势,聚焦联盟内专科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术交流等五大核心任务,大力推进我省针灸、康复专科“集群化”发展,打造新型、高质量省级中医优势专科联盟金名片。

   吴建锡代表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对专科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他强调,中医药振兴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优势专科是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体现中医临床疗效、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浙江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显著,浙中医大三院作为两大专科联盟牵头单位,要充分发挥驱动全省中医药发展的引擎作用,织密中医药服务网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集群发展,强化标准引领、人才培养和质量控制,推动专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希望各成员单位加强合作,共同打造临床疗效显著、特色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树立标杆。

   吴承亮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浙江中医药大学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附属第三医院作为联盟牵头单位,具备深厚的学术和临床优势。联盟的组建是深化医教研融合的关键举措,未来将依托大学学科优势,为联盟单位提供科研支撑与人才梯队建设保障。他希望联盟单位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创新专科建设模式,发挥大学附属医院的人才优势,探索针灸、康复特色诊疗模式的标准化,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品牌,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现场,8位与会嘉宾上台共同按下了象征着专科联盟扬帆启航的启动键,开启了浙江省中医优势专科(针灸科、康复科)联盟发展的崭新篇章。

   现场举行联盟签约仪式,浙中医大三医院与针灸科、康复科联盟省、市、县成员单位代表分别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浙江省针灸、康复专科协作网络正式建立。针灸联盟副组长单位杭州市中医院、衢州市中医医院,以及康复联盟副组长单位温州市中医院、金华市中医医院代表共同上台合影。

   启动仪式后,张宇向与会代表作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思路政策解读,从国家政策的实施背景、专科建设目标、政策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联盟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据悉,浙江省针灸专科联盟、康复专科联盟分别汇集了全省33家、34家医疗机构,旨在搭建浙江省针灸、康复专科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联盟的组建将进一步促进全省针灸康复医疗资源的大融合,努力打造共建共享的中医优势专科服务体系,共同谱写浙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医药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公指南:医院管理处: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综合信息科:行政楼办公室 609   医政医管科:行政楼办公室608
电话:综合信息科:0571-86613743  医政医管科:0571-86613739
邮箱:zjtcmygc@126.com    网站:https://ygc.zcmu.edu.cn/testyyglcx/

Copyright © 2013-2015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药管理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