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上午,国医大师葛琳仪、丁樱,全国名中医范永升、连建伟、陈意,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院长肖鲁伟等中医药界泰斗齐聚附属第一医院湖滨院区,共同为“仁和书院”成立揭牌。
 
 
 
 
 
 
 国医大师葛琳仪  丁樱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旭卿,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王斌,医院党委书记、仁和书院首任院长何强等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书院成立。仪式由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张弘主持。
 

  仪式上,肖鲁伟为葛琳仪、丁樱、范永升、连建伟、陈意、方剑乔、张光霁、毛嘉陵等中医名家颁发了仁和书院学术顾问聘书;何强为高祥福、汤军、刘强、夏永良、曹灵勇等专家颁发了主讲教授聘书。初步构建起书院强大的导师阵容。
   “受聘为书院学术顾问,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受聘的学术顾问全国名中医陈意教授表示,“我们将倾囊相授,为培养新时代中医人才贡献力量。”“国医大讲堂”首讲现场丁樱教授以《温病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温病学说的历史脉络与现代临床应用;连建伟教授以《漫谈国学》为题,生动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深厚渊源与内在联系;范永升教授以《关于经典辨治法临床应用的思考》为题,进行了独到的解读与分享;毛嘉陵教授以《书院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为题,深刻论述了书院教育模式对于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独特价值。
  
  活动现场,书院还举办了“方笺墨韵 仁和匠心”中医处方书法展。“医风、谈风、笔风,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一息尚存,书要读。”在展览上,肖鲁伟手指着裘笑梅老先生2001年写给他的一个帖子,眼中满是回忆,“裘老给我嘱咐之后,不久便溘然长逝,但‘三风三乐’和要坚持读书的教导我始终记在心上,也努力地将之发扬到整个浙派中医同道当中,一起共勉。”肖鲁伟表示,书院举办中医处方书法展,旨在以“处方”这一最贴近中医生命本源的载体为线索,撷取近代、现代与当代三个时期的浙派中医名家手书处方,展现中医药文化与书法艺术交融的独特魅力。“每一张前辈名家的处方都是宝贵的学习和研究资料。”肖鲁伟指出,回溯近代中医学堂,于名师批注的方笺中,可以感受到薪火相传,师道传承的温度;聚焦省中医院十大流派,于风格迥异的辨证中,可以领略到守正出新,百家争鸣的博大;感受当代名家,从其融贯古今的方略里,可以读出继往开来,中医生命的勃发。
 
   葛琳仪、王永钧、连建伟等中医名家也将个人亲笔手书的中医处方无偿赠予书院。“带到现场的处方,不少是记录了我从医60多年的临床心得,今天送给仁和书院,希望年轻一代能爱中医、学中医、行中医,传承好祖国的中医药学,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继续攀登。”葛琳仪国医大师握着学员代表的手深情说道。泛黄的处方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中药名和方剂修改记录,成为书院的珍贵馆藏。
 
 
 
   本次处方征集得到了新昌县天姥中医博物馆(浙江省中医院文史基地、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文史基地)、省内各名中医研究院分院、各级名老中医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共收到处方207件,后续书院将在全省各地名中医研究院分院开展巡回展出。

  在仁和书院揭牌仪式上,全体学员齐声诵读《大医精诚》,铿锵誓言回荡会场。“作为首期学员,我很珍惜这个向众多名师学习的机会,我要不忘初心,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中医传承人。”入选书院的首期学员孙海燕表示。
    “仁和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们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开启了新篇章。”何强表示,“仁和书院是我们深化‘群师带群徒’浙江模式的重要实践平台。未来将定期举办国医大讲堂、名师跟诊、经典研修等活动,通过‘融古慧今’的教育理念,助力学员们博采众长,实现跨流派、多学科的综合培养。”依托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雄厚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实力,书院以“打造国内一流的中医经典书院”为目标,着力培育一批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具备卓越专业素养,能够深刻领悟并灵活运用中医精髓的高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输送中坚力量。何强表示,“我们期待,书院成为孕育‘浙派中医’未来领军人物的摇篮,为‘浙派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